張家口新聞網訊 【編者按】:7月4日,《光明日報》第9版刊發通訊《河北張家口:冬奧之花綻放文明之城》,對張家口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經驗做法和優秀成果進行報道, 今日張家口日報予以轉發,敬請關注。
盛夏時節,漫步在河北省張家口市街頭,大街小巷優美整潔的環境讓人心曠神怡;繁華路段的志愿者正熱心引導車輛行人安全行駛、文明禮讓,文明新風處處洋溢,向善向上之舉時時可見。
近年來,張家口借助申辦、籌辦、舉辦冬奧會的契機, 舉全市之力推進全國文明城市的創建工作, 全面提升冬奧城市的品質和內涵。
文明城市創建帶來了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 霍曉強 攝
高位推動 重槌擂響創建“戰鼓”
據介紹,全國文明城市是創建難度最大、最具價值的城市品牌,也是一座城市最具含金量和影響力的“無形資產”。
自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啟動以來,張家口組建了10個專項創建工作部,抽調精兵強將,形成高效運轉體系。制定各縣(區)和71個市直單位的任務清單和責任清單,精細化推進各項工作。堅持常態督導、專項督查、明察暗訪相結合,充分發揮群眾參與監督作用,發現問題及時交辦、限期整改。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考核成績納入對各縣(區)和市直單位的績效考核,強化成績晾曬。
通過構建全市“一盤棋”推進格局,調動起方方面面積極性和創造性。張家口各級各部門多措并舉,充分借鑒冬奧會籌辦舉辦過程中形成的好思路、好方法、好經驗、好機制、好作風,強化系統推進,狠抓工作落實,在創建工作中不斷續寫新風貌、新擔當、新作為。
民生為向 精益求精下足“繡花功夫”
市民在美麗的清水河畔翩躚起舞,享受著城市環境越來越美的舒心。 武殿森 攝
“這一改就跟新的一樣,不僅小區環境好了,就連上下水管道、樓頂防水、外墻保溫全都修繕一新!”日前,家住張北縣原師范家屬樓的居民張志清告訴記者。他所居住的家屬樓小區建設于20世紀90年代,由于樓房年久失修,各種問題時常困擾著小區居民。去年以來的老舊小區改造工程,讓這座20多年的老小區舊貌換新顏。
百姓的需求在哪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目標就定在哪里。2021年,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戰鼓”擂響之時,正是籌辦冬奧會“沖刺”之時。借鑒籌辦冬奧的機制與模式,以飽滿的精神狀態與全力以赴的姿態,張家口在創建文明城市過程中,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強力推進。
據統計,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啟動以來,張家口先后改造提升老舊小區380余個。部分縣區專門成立國有物業公司,累計接管無物業、棄管小區近700個。
向上向善 冬奧精神重塑城市之魂
張家口著力改造提升生活小區水平,常態化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高陽 攝
每天上午八點,45歲的居民志愿者賈清霞準時到所在的金鼎社區“上班”,防疫消殺、清點物資、為居民答疑,一刻不停地忙著……在張家口的330多個社區,像賈清霞一樣的居民志愿者數不勝數。他們不僅是創建文明城市的重要力量,在冬奧知識宣傳、疫情常態化防控等過程中,也在不斷奉獻著、付出著。
經過申辦、籌辦、舉辦冬奧的“歷練”,張家口的志愿者隊伍不斷壯大,志愿服務水平大幅提升。借鑒冬奧會志愿服務經驗,張家口全市搭建起四級指揮體系,專門組建涵蓋政策宣講、鄉村振興、文明旅游等領域的24支志愿服務隊伍。3月下旬開始,以環境清潔、關愛困難家庭等內容為主題,開展各類志愿服務100余場。截至目前,張家口全市實名注冊志愿者782175人,志愿服務隊伍4132個。2021年至今,全市志愿服務總時長累計超過237萬小時。
伴隨創城進程,張家口先后獲得國家森林城市、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城市雙修”試點城市等榮譽稱號??稍偕茉词痉秴^建設取得13項國內外“第一”,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等9項改革全國領先,全國雙擁模范城創建實現“九連冠”。如今,冬奧精神已與向上向善的文明之風融為一體,成為張家口經濟社會發展的不竭精神動力。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新時代加快張家口創新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是交出本地發展優異答卷的重要標志。全市上下正全力以赴、拼搏競進,以飽滿的熱情、必勝的信心、扎實的作風投入到這場攻堅戰中,不斷傳遞城市溫暖,激蕩文明新風,為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睆埣铱谑形睍?、市長趙文鋒說。(光明日報記者 耿建擴 陳元秋 通訊員 段曉芳 趙曉剛)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