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棣
近日,我國大部分地區持續遭遇高溫天氣,多地氣溫一度超過40℃。據報道,6月中旬以來,全國已有71個國家氣象站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高溫天氣范圍廣、持續時間長、極端性強??崾钪?,多地多人確診熱射病,有建筑工人因熱射病去世的消息一度登上網絡熱搜,高溫下的勞動者牽動著社會公眾的心。
盡管酷熱難耐,眾多戶外勞動者依然堅守在工作一線,他們是城市運轉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是工程項目順利推進的重要保障,同時也是為了一份生記、一個家庭辛苦勞作的普通人。站在烈日下幾分鐘,大部分人都會汗流浹背、酷熱難耐,對于需要在高溫環境下連續工作的勞動者而言,獲得必要的勞動保護和高溫津貼,及時調整工作時間和時長,不僅是法律規定的基本權益,也是一個文明的社會、一個規范發展的行業應有的良知和自覺。
面對高溫,一些地方相繼出臺管理規定,提升高溫津貼標準,對勞動者的勞動強度、工作環境和防暑降溫物資配給等提出明確要求。但不可否認的是,一些用人單位未能按時足額發放高溫津貼的問題存在已久,一些單位的勞動保護還停留在保障用水、避開中午時段等傳統做法。同時,快遞外賣等新業態工作者,以及核酸檢測人員等出于應急管理需要的臨時作業者,勞動強度和工作時間無法固定,受到工作要求所限不可避免地身處高溫環境中,他們的勞動保護目前仍有空白之處。如何與時俱進,讓高溫下的勞動者都能完全享受勞動保障待遇,更好滿足他們對改善工作環境的期待,還需要見到更多實打實的舉措落地。
首先,需要依靠有力監管和依法維權,推動用人單位落實高溫津貼,同時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工資收入增長等因素,對高溫津貼標準進行適時調整,建立動態增長機制。其次,需要用人單位將心比心,保持對勞動者的尊重和愛護,及時有效改善工作環境,科學合理安排工作時間和強度??崾顭o情人有情,用人單位認真落實法律規定,通過更多人性化舉措為勞動者送去清涼,又何嘗不是凝聚人心和力量,推動事業發展的明智之舉。
盛夏時節,越來越多的市民和單位都加入到關心關愛勞動者的行動當中,開辟休息場所、提供免費冰飲、送去納涼設備等,既是溫情關懷的彰顯,也是城市文明的體現。希望用人單位履行法定義務和社會責任,也希望社會大家庭能為高溫下的勞動者撐起“遮陽傘”。積極主動配合工作,不給他們增添額外負擔,盡己所能為他們提供幫助,更多力量匯聚在一起,就能讓勞動者們無懼酷暑,安心工作。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