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經濟是區域發展的基石,是高質量發展的支撐。為全面深入展示張家口市各縣區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十屆二次全會精神和省委書記倪岳峰關于縣域經濟發展指示要求,加快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今日起,我們推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十屆二次全會精神——全力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專欄,充分展現張家口市各縣區有力有序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先進經驗、具體舉措和工作成效,激勵廣大干部群眾滿懷信心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櫻桃種植產業效益凸顯。 陳亮 梁志剛 攝
張家口新聞網訊 “昔日靠打魚為生,如今扔下漁網在村里開起了農家院,年收入超30萬元?!睆埣铱诠猎纯h庫倫淖村村民許萬明靠水吃水如今有了新“活法”。有著“京津水塔”之稱的沽源,近年來,立足“首都兩區”建設,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新型能源、休閑旅游三大綠色產業,加速構建綠色產業體系,綠水青山煥發出喜人效益。今年上半年,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4.4%,增速居全市第2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8.5%,增速居全市第1位。
立足資源稟賦,發展特色農業。沽源是華北地區規模最大的藜麥種植區,是中國馬鈴薯之鄉,按照“傳統產業抓提升、優勢產業抓增效”的發展思路,沽源縣全力做強、做精、做優馬鈴薯、藜麥、特色種植產業。堅持規?;N植,加快建設全國唯一的馬鈴薯標準化生產示范區;強化品牌培育,不斷加大馬鈴薯種薯、商品薯體系建設,品種推廣機制日趨完善,目前,全縣馬鈴薯種植面積穩定在35萬畝左右,帶動上下游產業從業人員超過10萬人,產業鏈總產值達15億元。制定《沽源縣2022年度藜麥種植獎補實施方案》,綜合運用政策引導、政府推動、市場拉動和效益帶動擴大種植規模;發揮北麥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龍頭作用,構建藜麥種植、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條;聘請專業團隊,大力研發富硒藜麥等高端新品。目前,全縣藜麥種植面積發展到2.5萬畝,產量突破350萬公斤,年加工能力達到9000噸,2021年銷售收入4000萬元。將特色種植業作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大力發展設施蔬菜、中藥材、花卉種植等特色種植業,培育大櫻桃、草莓等錯季水果種植示范基地5個,現代農業園區面積30萬畝。
沽源縣村級光伏扶貧項目小河子電站。陳亮 梁志剛 攝
依托風能光能,發展新能源項目。沽源擁有340萬千瓦的風能資源、360萬千瓦的太陽能資源,該縣以創建九連城新能源示范區為引領,統籌推進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風電等項目,推動裝備制造、設備維護等新能源上下游關聯產業發展;發揮風電制氫綜合利用示范項目優勢,加快推進加氫站建設,打造氫能制造、儲能、利用示范基地,目前,全縣已建成新能源項目32個,新能源總裝機容量達到291萬千瓦,年上繳利稅2.18億元,新能源成為縣域經濟發展戰略支撐性產業。
庫倫淖爾景區夏季美景漸顯。陳亮 梁志剛 攝
搶抓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機遇,打造京津冀3小時圈第一旅游目的地。沽源以草原天路沽源段、國省干道為軸線,以潮白河流域和灤河流域綜合治理開發為載體,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民宿旅游、健康養身、冰雪旅游,共謀劃蓮花灘四季旅游綜合開發等項目361個。目前,全縣共有4A級景區3個、旅游民宿328家,灤河神韻入選“周末游河北”百大人氣景區,庫倫淖爾和灤河神韻景區入選首批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網紅打卡地。(記者 王映華 通訊員 許愛英)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